|
六安鲍氏世始祖——鲍選公,于元末明初来六任六安州学政是元朝末年迁入六安的,是六安学政迄今已六百多年了,在历史的长河中,六安鲍氏人文荟萃,创造光辉的文化,也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。 六安鲍氏支系座落在六安市西南方,大别山的东大门,是在合肥至金寨的大通道,是大别山的五大水库区落水的圣地——鲍北楼。 六安鲍氏祠堂二次重建于六安市内云路街,由历史原因被拆迁。后在2010年重建慈孝堂,计建大殿29间,设在苏埠镇戚桥村鲍北楼古民居遗址的地方,总面积庄内、道路、月儿田,计18亩,打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基地,也是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。 “皖西东山文化史苑”主要由民间投资建设,苑内设有农民活动中心和农民书屋。本苑不以盈利为目的,但也要考虑后期维祠自救之需。这里是鲍楼古村落,苑内设有六安鲍氏慈孝人物如“父子争死”、“刮臂救姑”、“挡刀救母”等孝子贤孙感人之深。这里离六安城区十几公里,交通方便,南邻南楼村,西临苏埠古镇。到“横排头风景区”, 必经苏戚路,史苑欢迎光临。史苑风景宜人,文化深厚,将成为六安地区重要的文化游览地。 文史馆:文史馆以一层钢混框架结构建筑,面积为161㎡。此馆主要展示鲍氏世系图。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时代最高权威赐予鲍氏门中的英雄人物褒奖圣旨。 世杰厅:非遗展示厅,非遗收藏,非遗档案。以六安鲍氏史人为主,与鲍楼有关的人物的事迹、书札、赞文、贺文等复制展示。因鲍氏在政治上、军事上的人物众多,相关联的文章也很多。这些文章大多都是历史上重要人物所写,其作品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。 慈孝堂:这是“皖西东山文化史苑”的重要工程。“慈孝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。这里陈列着中国人文有轩辕黄帝、大禹皇帝的铜像,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陈列着在鲍楼诞生的榜眼鲍友智、湖南提督鲍起豹的铜像,他们在历史中,在六安地方史上有一席之地。今天,我们纪念他们,是教育后代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孝敬长辈的好教材。 “皖西东山文化史苑”是以民族文化而兴建的,按照这种思路,我们把鲍友智(榜眼)、鲍友信(进士)在剿匪战场上牺牲为民捐躯保国,鲍起豹清咸丰时期湖南总督的墓葬迁入。同时迁入的有鲍暹——六安鲍氏始祖,于元末明初来六安州任学政的墓葬。这些人物为国家、为人民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他们的行为、思想,对今天群众的教育都是不可多得的。坟墓位于史苑的西南角,原立在鲍友智墓中的一对石狮也立在墓基。经六安市文物研究所鉴定,这对石狮为宋元时期文物,在六安地区绝无仅有,当属六安市市级文物。另有马槽,初步鉴定与这对石狮为同年代,或早于它。一对石制旗杆座,是榜眼树旗杆所用。这里还有大量的石砖、石条,另有一堵鲍楼老墙根。这些可移动或固定文物,佐证了鲍楼历史的辉煌,也佐证了这块宝地的历史久远。 这里离六安城区较远,周围村民没有娱乐健身场所,改建农民文化书室和农民活动中心。我们在建设文化史苑的同时,把农民健身活动和图书阅览融合在一起。没有让当地村民花钱,就把戚桥村农民书室和村民活动中心建起来。农民图书室建筑面积260㎡,为一层砖混结构。健身广场为900㎡,有部分健身设备。图书和储书设备均由群众捐助。农民图书室已经启用。健身广场己建设完毕,健身器材尚无资金购置,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资金。 烈士纪念馆:①抗日战争;②解放战争;③朝鲜战争;④越南自卫反击战。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,鲍氏有烈士三十多位(是政府认可的),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,更是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。 贤杰馆:在历史的长河里,鲍氏出现过无数贤杰人物。他们讲道德、识礼仪、教养子女孝敬长辈、善良而忠诚,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。鲍氏曾荣膺皇帝封敕三十多道,整个鲍氏家族的贤杰人物不胜枚举,贤杰馆里,集中展示贤杰人物的生平事迹,用真实的故事教育后代,引导人们遵纪守法,争做和谐社会的模范人物。 旧时进入鲍楼原本有盘龙路,入村有座石牌坊,牌坊立在玉带桥旁,这些建筑已经被毁。“皖西东山文化史苑”的建设恢复原貌,所以我们多方筹资,力争把有传统意义的古建筑重新建起来。唯有那条弯弯曲曲的盘龙路因缺资金而尚未完工。 垂钓中心:水圩面积一万平方米,水清碧透,游鱼如织。两岸绿树葱翠,遮阴避日。沿河凉风习习,草木清香怡人。坐在钓台的树阴下,手捧鱼竿,多么悠闲自得。圩塘已经清淤护坡,只需少量资金垂钓便可实现。待有资金还准备建农家乐、住宿、保健场所方便农民之需。 此外有两片月牙田,可种苗圃。两条圩埂可陈列上万盆景,苗圃可为盆景提供花苗。我们与“鲍家花园”联合,生产奇花异草。我们制作盆景既装饰环境,又能向外出售,改善自然环境,为史苑增加异彩,也促进了经济增长,是一条一举多得的路子。
選公十七世裔孙:鲍俊浦 |